我生長於基督教家庭,小時候媽媽就帶我和弟弟上主日學,聖經故事耳熟能詳。但到了中學三四年級的時候,由於反叛,再加上被世俗的東西吸引,就遠離了神。一開始是停止上教會,後來經常聽到未信神的人質疑聖經,久而久之我的心裏就沒有神了。
我爸爸在我七歲的時候因肝癌去世,媽媽獨自把我和弟弟撫養成人。幸好我比較懂事,很會照 顧自己,這樣媽媽只照顧弟弟就可以了。我這種懂事的性格,慢慢就變成了好勝和驕傲,其中又夾 雜有自卑。因為我不想因沒有父親而被人輕視,所以立志要做得更出色,甚至得到全世界的讚揚。 小學階段我在普通學校讀書,我努力學習,考了第一名。中學我考入名校,在學校我名列前茅。我 生性愛出風頭,我那時真的成了”風雲人物”。我參加許多課外活動,當了好幾個學會的主席。一 直到了大學,都是這樣。但其實我一直都不快樂,我的自信心要不斷從外在的成就和他人的認同中 建立。一旦遇到小小的挫折,或者大一點的挫折,我的自信心,甚至自尊心就會嚴重受損。這樣, 我不斷地與別人比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我從會考A level,即HSC開始,就整天生病,一咳就是 幾個月。到了大學二三年級,我患皮膚敏感,一發病就得服藥,在大學幾年幾乎藥不離口。
好勝的我經常問自己:”我已經這麼好,為什麼還會有這些痛苦?” 在大學四年級,我選修了一門哲學課程,叫”愛情哲學”,內容是講愛。我發覺這些跟我小時候聽過的聖經故事以及聖詩裡的愛其實是一樣的。不過哲學家要用一套套高深的理論去支持他對愛的理解,但每套理論都有漏洞,不會完美。但信耶穌就不同,我們不需要高深的理論,因為神先愛我們,耶穌的愛是白白給我們的,我們從神而來的救恩是白白得來的。在神裡面,沒有比較,我不必用勝過他人的辦法而得到神的愛。就像《馬太福音》裡葡萄園故事所講的一樣,沒有誰理應多得,誰理應少得,因為神的救恩是白白得來的,不是人可以用人的力量賺取的。這樣,我在大學四年級
就浪子回頭,重新回到教會。當我打電話跟媽媽說我要回到教會的時候,她是那麼的高興,她立即打電話幫我聯絡教會的青少年團契。
再次信耶穌後,我學會了把一切交託給神,不再那麼計較得失輸贏,因為神愛我們,不在乎我 們輸贏,就算我們輸了,失敗了,神照樣愛我們,他的愛永不改變。信了耶穌後,我也學會了感 恩。就像嗎哪團團歌所唱的:”讓我細數一生,每一次喜與樂,定更相信,神在看顧。”以前,我 很介意自己沒有父親,但信了耶穌以後,我懂得要感激神一直看顧我們一家三口。我媽媽是一個沒 什麼學歷的人,她一個人撫養我和弟弟,我們沒有餓壞,也沒有學壞,這些其實是神大大的看顧, 感謝主!
我來到澳洲,也是神的安排。那時候我知道自己的大學成績不夠好,畢業後當不了律師。雖然那時已經信了耶穌,心裡有平安,但實際上我都不知道畢業以後要做甚麼。碰巧教會有位姊妹說澳洲的工作签証很好,鼓勵我去玩,我就來了。來了一個月,我就知道原來我可以在這邊做律師。就這樣,我就在神的安排下,在這邊做研究生,做實習,計劃做律師。我希望我可以像嗎哪團團訓所說的,做好基督徒,做鹽做光。《馬太福音》五章十七節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感謝主。